如何學好高三英語
高三是最後沖刺的一年,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年,所以今年也是對高三學生考驗嚴峻的一年,在學習和心態上的把握都要求較高,我們的很多學員也表示學習上壓力很大,尤其是英語,所以為了幫助同學們在高三更好的學習,下面就由專家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為大家總結高三英語的一些學習技巧。
有序:贏得學習主動權
所謂有序就是忙而不亂、緊張而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專家建議同學們應做到:
在學習的進度上,邊學習新知識,邊複習梳理舊知識;在時間安排上,應通盤考慮每一階段先抓什麼,後抓什麼;在對自己的學習評價上要恰如其分,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應自命不凡。專家還強調大家要在傾聽老師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對自己做一個客觀的分析,對症下藥。把這些工作都計劃准備好,然後一步步地有序地實施。
專家指出想要學好英語打好基礎是關鍵。比如聽力訓練、語法基礎及知識點的積累,這些都應側重在起始階段,要安排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做好。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才有提高的空間。有些同學一進入高三,便迫不及待地做起高考臨考前一階段的綜合測試卷,這顯然有點操之過急,往往可能事倍功半。在基礎較為牢固的時候就要有計劃的提高能力了,包括聽的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翻譯寫作能力等,只有在有重點的分階段強化訓練之後才能得到新的突破。
有度:超前學習要適度
專家告訴大家凡事都要堅持適度原則,超出了這個度,往往會適得其反。
適度超越學習目標:
適度原則對處於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來講都十分有意義。“實事求是”講的是正視自己現有實際學習水平,不盲目樂觀,也不緊張過度,甚至悲觀失望。適度超前,就是要制定一個可以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這樣在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之後,才會不斷增加學習信心和注入更多的學習動力。如果超過了這個度,一旦達不到目標,就會影響情緒,甚至喪失信心。
適度控制複習用書:
鑒於市場上各種教輔材料充斥泛濫,專家建議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精選一、兩種適合自己的材料,自我減負,不求多,更不能濫。
即使在已選材料中也只要取其精華而不需每題必做。一旦選定要做的題目,則不能光求答案正確與否,而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則更好。
有效:追求高效學習和有效學習
時間利用有效指在計劃中用來學習英語的時間不能隨意更改,不能心猿意馬,而要集中精力,完成預定任務。到高三後階段,還要訓練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測試內容。
在學習英語的開始階段,把複習重點放在語法、詞彙等基礎知識上面,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在相當長時間內只對解單項選擇題感興趣,而對完形、閱讀、翻譯和寫作老是提不起興致,找錯了主攻方向,結果往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就迅速有效擴大詞彙來講,要多讀、多看、多記。注意單詞用法,一詞多義,詞義辨析,動賓搭配,動詞與介詞搭配等。從語言素材的積累來講,則要立足課本,及時補充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網絡等方面的大量語言材料,以彌補現行教材中的不足。各種適合於中學生閱讀的英文報刊中,上至天文地理、國家大政,下至風土人情、俚語典故都要有所涉獵。這叫做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一旦用上,就能應付裕如。
專家指出完形填空在解題時要重視上下文聯系,不能就詞論詞,就句論句;閱讀理解要分析閱讀題型,如細節題,歸納題,推理題,數據題或詞義辨析題等,根據不同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翻譯題要根據括號中的提示詞或句型,分析中英文表達的差異,找出前後聯系,用英文加以正確的表述;寫作題則根據不同文體要求在字、詞、句、段諸方面都有相應的講究。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面向受眾的媒介常識教育
面向受眾的媒介常識教育
倘若要發揮新聞傳媒積極的批判作用,受眾也是重要的環節,其常識水平、文明素質等對新聞傳播的形態和面貌產生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因此,面向受眾的常識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作為公民的受眾需要教育嗎?作為在公共領域參與政治的公眾,需要(通過傳媒來提供)教育和常識提升嗎?若答案是肯定的,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由誰來承擔?
自由主義理論家、左翼學者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此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回答。自由主義理論家認為公眾需要教育,但這種教育是通過觀點的自由市場來進行的,或者說,觀點的自由流通、討論、交鋒、辯難等可以自發形成開明、明智的教育(即觀點言論的自由交流和信息的自由流通能自發地提高整個社會的常識水平),並避免由於壟斷性的教育而可能導致的意識形態操控、知識訛詐和知識霸權、專制主義愚民教育等;而左翼學者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則針鋒相對地提出,自由主義或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往往體現了資本主義的再生產和意識形態操控,其教育也反映了資本主義霸權,並複制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以要對市場進行政治幹預和所有制改造,以徹底顛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識形態體系,解放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識形態等所控制的民眾,並進行不同的教育。
其實,事情本來就很明了。無論是就破除負面的傳播效果,還是就促進民主建設而言,公民都需要各種各樣的常識,譬如政治學常識、社會學常識、經濟學常識、新聞傳播學常識、國際關系學常識、統計學常識、邏輯學常識等。各種學科和知識都有其作用。當受眾常識水平較為低下時,常會影響其對傳播內容的評判。英國學者R.W.費夫爾也曾指出,“常識性的價值觀念事實上起到了強化其合法性的作用。從表面上看,常識取而代之作為權衡政治合法性問題的相關准則似乎是件好事,但我們還是必須考慮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即常識是以怎樣的方式傳播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常識的高下品格層次,即是什麼水平、品格的常識。社會常識水平高,則更可能傾向於產生積極的批判作用。據此進行反向推理,則通過大眾傳媒實施的常識教育既可以造成同質化、平庸化,亦可能提升常識水平。
所謂常識教育,此處用來表達與媒體的傳播教養不同的學校教育。以往我們談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強調其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全面教育,是從教育學本身來立論,強調培養有著獨立自由人格和人文藝術修養的全面發展的人與人才。而常識教育則主要是從教育社會學、政治學、傳播政治學等角度來立論,強調對各學科理論、知識、技術和社會生活各領域常識的教育,以此抵禦可能的基於常識、知識和信息的不均衡、錯位等導致的社會失序,乃至可能的知識、技術的訛詐、控制與愚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新聞傳播學等方面的常識,即所謂的“媒介素養教育”。
倘若要發揮新聞傳媒積極的批判作用,受眾也是重要的環節,其常識水平、文明素質等對新聞傳播的形態和面貌產生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因此,面向受眾的常識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作為公民的受眾需要教育嗎?作為在公共領域參與政治的公眾,需要(通過傳媒來提供)教育和常識提升嗎?若答案是肯定的,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由誰來承擔?
自由主義理論家、左翼學者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此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回答。自由主義理論家認為公眾需要教育,但這種教育是通過觀點的自由市場來進行的,或者說,觀點的自由流通、討論、交鋒、辯難等可以自發形成開明、明智的教育(即觀點言論的自由交流和信息的自由流通能自發地提高整個社會的常識水平),並避免由於壟斷性的教育而可能導致的意識形態操控、知識訛詐和知識霸權、專制主義愚民教育等;而左翼學者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則針鋒相對地提出,自由主義或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往往體現了資本主義的再生產和意識形態操控,其教育也反映了資本主義霸權,並複制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以要對市場進行政治幹預和所有制改造,以徹底顛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識形態體系,解放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意識形態等所控制的民眾,並進行不同的教育。
其實,事情本來就很明了。無論是就破除負面的傳播效果,還是就促進民主建設而言,公民都需要各種各樣的常識,譬如政治學常識、社會學常識、經濟學常識、新聞傳播學常識、國際關系學常識、統計學常識、邏輯學常識等。各種學科和知識都有其作用。當受眾常識水平較為低下時,常會影響其對傳播內容的評判。英國學者R.W.費夫爾也曾指出,“常識性的價值觀念事實上起到了強化其合法性的作用。從表面上看,常識取而代之作為權衡政治合法性問題的相關准則似乎是件好事,但我們還是必須考慮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即常識是以怎樣的方式傳播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常識的高下品格層次,即是什麼水平、品格的常識。社會常識水平高,則更可能傾向於產生積極的批判作用。據此進行反向推理,則通過大眾傳媒實施的常識教育既可以造成同質化、平庸化,亦可能提升常識水平。
所謂常識教育,此處用來表達與媒體的傳播教養不同的學校教育。以往我們談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強調其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全面教育,是從教育學本身來立論,強調培養有著獨立自由人格和人文藝術修養的全面發展的人與人才。而常識教育則主要是從教育社會學、政治學、傳播政治學等角度來立論,強調對各學科理論、知識、技術和社會生活各領域常識的教育,以此抵禦可能的基於常識、知識和信息的不均衡、錯位等導致的社會失序,乃至可能的知識、技術的訛詐、控制與愚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新聞傳播學等方面的常識,即所謂的“媒介素養教育”。
订阅:
博文 (Atom)